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正文

创新党建系列之—— 信息与控制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正在进行时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7-19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两学一做”精神,根据团中央学校部、团省委2016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指示精神以及《关于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七彩假期”2016年大学生暑期实践专项活动的通知》,沈阳工学院信息与控制学院根据沈阳工学院与李石经济区协同发展这项党建创新工程,开展系列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大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自身特点,在“两学一做”精神的感召下,积极探索学院党支部建设新方向: 学校从教书育人向服务当地社区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积极向参与社会公益项目转移。在支教期间紧紧围绕“能力,素质,梦想”三大关键词展开实践活动,展示了大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奉献热情及助力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探究学院党支部建设与大学生党员、积极分子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可行性是弘志促学会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点课题之一。党支部理论基础扎实,但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支教活动进行实践活动也不能单凭一腔热血,更需要思想上的引导与理论上的指导从而避免实践活动的失败。在具体的支教过程中,学院党支部在大方向上诸如志愿者的选拔、活动的要求、计划的制定与监督实施对支教活动进行指导,志愿者们则通过相关活动反馈指导效果。

发挥党支部的思想引领作用:青春三下乡,支教正当时

学院党支部建设与社会实践结合的更大的意义在于加强贫困农村地区针对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能够保证今天的大学生们紧紧跟随党的脚步,毕业后报效国家,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可这些孩子作为明天的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如何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梦的最终实现不可能在几十年可以完成的,我们的希望更多的寄予在后辈身上,我们的信仰需要传承,我们的梦想需要传递。

抚顺市东洲区碾盘乡地处抚顺市城乡结合部,2015年11月信息与控制学院弘志促学会在此建立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地,每逢寒暑假志愿者们都会风雨无阻的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2016年7月6日,志愿者们带着教学用具和给小朋友的大包小裹的礼物,顶着炎炎烈日,用近3个小时达本次活动的目的地:碾盘乡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进行为期一周的暑期支教活动。

这些孩子们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志愿者们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每天开设不同的课程帮助孩子解决他们在学习上、身心发展中遇到种种的问题;课堂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文化课、手工课、书法课、也有唱红歌的音乐课、讲革命历史的历史课,当然也有增强体质的活动课。每节课志愿者都会在前一天晚上用休息时间认真备课,争取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孩子,而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到适当的教育。

这些孩子父母有的长期在外,对孩子根本谈不到思想政治教育,志愿者们在课堂上积极教育引导,帮助其树立全面正确的价值观念。虽然只不过一周时间,但随着以后活动的陆续开展,相信学院党支部中党员和积极分子一定会通过自身实践一定会探寻出的党支部深入农村地区,充分实现价值的方法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工程任务重大,我们希望“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这里生根发芽;更加希望我们这志愿者们微小的力量能够引起留守儿童心灵上的共鸣,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健康心理和人格特征。

走群众路线:弘扬志愿精神 走进康宁社区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大到党的工作,小到志愿者们的实践活动的展开都是如此,得不到当地广大群众的支持与认可,只顾埋头做实践,实践成果便是片面的不具有说服力的。在走进康宁社区的活动中,重视群众路线在此次支教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回馈群众的活动最终获得社会居民各界广泛支持。

2016年7月9日,沈阳工学院信息与控制学院弘志促学会的大学生志愿者们走进李石康宁社区,依托在康宁社区建立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地,在沈抚新城实验小学为小学生们开展了为期一周暑期支教活动,信息与控制学院徐书记、赵义老师、沈抚新城实验小学关校长、李石经济区社区办郑主任、康宁社区杨书记、包括党员、积极分子在内的8名信息与控制学院的志愿者们参加了支教活动启动仪式。

首先,这次支教活动依托大学生活动基地所在的康宁社区党组织,事先了解社区居民的实际情况,这就为支教活动实践活动的展开带来了极大的支持与便利,同时,信息学院党支部徐书记和康宁社区杨书记通过交流工作心得,互通有无,彼此认真学习党支部做群众工作的心得:一切活动以人为本开展工作,不搞花架子。

8名志愿者们到达学校会议室后,看到很多孩子和家长们都在等待志愿者们的到来。这些志愿者们很快就融入到四十多名孩子们的中间,很快与孩子们熟识起来,之后根据事先安排好的支教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始了支教活动。这些孩子中有一批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志愿者们的到来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个欢快的假期。志愿者们认真与陪伴这些孩子们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交流,了解孩子们最迫切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第二天的工作。第一天的支教活动结束之后,家长们看到孩子们的变化,都感到十分欣喜,第二天又来了更多的孩子。

支教的这些日子正是气温最高的日子,志愿者们不但要忍受高温天气,还要适应饮食不便带来的困难。这些都抵挡不住志愿者们火热的爱心,有付出就有收获: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生活,更重要的是还锻炼了志愿者与人沟通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并且身体力行的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实证明,群众路线是此次支教活动圆满完成的最重要因素,真理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向老党员学习:融入社区生活 编撰《李石家园》

《李石家园》这份刊物是沈阳工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协会、信息与控制学院团总支与李石经济区管委会合作创办的一份半月刊,一刊四版。以宣传李石经济区各项活动、好人好事为主,目的在于借助大学生志愿者们独特的视角、通俗易懂的语言给社区居民们奉献出一道文化大餐。面向李石经济区20个自然村(6个朝鲜族自然村)以及7个社区共4万多人口公开发行。本期的专版是李石社区专版,大学生志愿者们深入李石社区采访报道。

这些大学生志愿者们深入社区党的基层组织,采访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情况;深入到居民家中,挖掘李石好人,宣传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迹;深入采访退休党员的事迹,在每一位党员身上,他们看到的都是山一般的意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这种意志正是共产党员革命意志的具体展现。在榜样的感召下,这些小记者们撰写出《嘹亮的歌声》《社区的安全靠他们来守护你》等报道,讴歌着这些共产党员们的奉献精神。

这些大学生志愿者写出一篇篇报道,宣传社区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宣传社区安居乐业的生社会环境,宣传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境……等等,这些活动得到了社区领导和居民的广泛支持,而大学生志愿者亲身参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勃勃生机;而对社区共产党员的采访,他们都被这些共产党员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所折服,从而相信一个人只要有了信仰,就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中国梦”一定会实现;相信这些志愿者们会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区的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